Search

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有一个互相理解、...

  • Share this:

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有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人携手前行,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而一个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往往与TA的依恋风格、情绪表达以及认知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将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
通过依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与伴侣在情感中一系列的情绪与情感的表达,同样的,每个人对于爱情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也造成了不同的人对于感情有着不一样的期盼与追求。

心理学家约翰·艾伦·李提出的爱的色环理论定义了三种主要的恋爱风格与三种次要的恋爱风格,通过这六种不同的恋爱类型,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在择偶与恋爱过程中的情感与行为表现,以及协助自己在感情中做出选择与决策。

爱情的三原色

约翰·艾伦·李认为,爱情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构成的:

红色代表着浪漫之爱
黄色代表着友谊之爱
蓝色代表着游戏之爱
而两种不同颜色的组合,又构成了三种次要的恋爱风格:

红+蓝=痴迷之爱
蓝+黄=现实之爱
红+黄=无私之爱
根据爱情色环理论,在亲密关系里,通常我们会成为以及遇见以下6种类型的恋人。

1.浪漫型恋人(红)

我没有什么喜欢的类型,感觉对了就可以。

追求浪漫的爱情,是一部分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价值取向。

浪漫型的恋人在择偶的过程中不喜欢去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即使他们在潜意识里对于某种外在条件明明有着一定的偏好,他们也很难理性的去把自己的择偶条件表达出来。

灯光美、气氛佳通常是让他们心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浪漫的氛围是他们在感情中的一件必备单品。

不爱会死,爱了才会活过来,对于浪漫型的人来说,找到一个完美的恋人,是他们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朋友型恋人(黄)

我真的理解不了一见钟情是什么感觉,怎么可能会对一个陌生的人产生好感呢?

日久生情,也是好感产生的一种常见模式。

而对于朋友型恋人来说,一个有共同话题、能够聊得来的伴侣,比「恋人」这种身份标签更加能够增添他们生活中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朋友型的恋人比较慢热,通常也不会过于主动,他们并不热衷于将「爱情」演绎成一部文艺电影,更加注重的是生活中一些相处的细节。

「小确幸」是他们最希望能够从感情中获得的一种情感价值。

3.游戏型恋人(蓝)

开心就在一起,不开心又何必勉强呢?

快乐,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但它通常也只是构成幸福的要素之一。

而在游戏型的人心里,通常会将快乐等同与幸福,他们更加倾向于在感情中寻找的是新鲜感和刺激,因此,亲密关系的不稳定性通常会更高,也更有可能会进入多边的恋爱关系。

他们谈恋爱就好像玩游戏,不停地打怪升级攒经验,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一种短暂的满足,丰富的感情经历会成为他们优越感的一种来源。

4.痴迷型恋人(紫)

我每天都会问他一遍,你还爱我吗?

一个缺乏成长型心态,追求即时满足,同时又渴望浪漫爱情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痴迷型的恋人。

追求浪漫爱情的同时,又渴望享受爱情带来的即时快乐,是痴迷型恋人的两种混合特征。

由于内心对于爱情有着完美主义式的向往,他们更加容易发现情感生活中一些让他们感到不安与焦虑的因素,通常也更加容易会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自己歇斯底里的一面。

5.实用型恋人(绿)

两人在一起,不就是为了好好过日子吗?

生活里,有些人会选择通过虚拟的游戏世界以及玩乐来获得满足感,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更多的可能会通过完成一个个的目标,来获得成就感。

实用型恋人与游戏型恋人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内心的目的性都很明确,不同的是,游戏型的人会把伴侣当成是一个一起玩游戏的玩伴,而实用型的人则会倾向于将伴侣当成是与自己共同完成任务的伙伴。

实用型的人会尽量避免在亲密关系中进行情感表露,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家庭工作任务的完成进度。

比如孩子的教育、事业与财务规划等现实问题,是他们更加乐于与伴侣讨论的话题。

彼此的感受,或者与爱相关的话题,对他们来说,是虚无也没有意义的。

6.奉献型恋人(橙)

爱情,当然需要无条件的付出。

付出与收获,推动着一段关系不停地流动,也是两个人能够走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感情中,谁付出得多,是一个经常会被谈及的话题。

对于奉献型的人来说,不断的付出就是一种表达自己爱意的表现,他们通常在关系中扮演着一个照顾者的角色。

当然,他们也不一定是不求回报的,但他们通常会更加重视的是对于给予自己的情感价值,而不会追求物质上的绝对平等。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情绪/情感价值已经慢慢地取代物质价值,成为了更多人内心深处一种更加重要的幸福指标,因此,爱情也就变成了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理解,无论对于哪一种人际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自己的理解,还是对对方的理解,都能够帮助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协调彼此的摩擦,解决更多的问题。

人格类型理论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为自己或他人贴上一个标签,而是使用这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一个人身上通常会存在一种主导的类型,但不同的类型之间没有绝对好坏之分,更多的是有着不同的情感模式与行为表现,而我们通过对于自我与他人的理解,可以选择一些更加恰当的方式来相处与沟通。

每个人都是流动的,每段感情也都是流动的,每一份经历都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盛,而我们也终将能够遇见属于自己的「爱情」。


Tags:

About author
小黄鸭刚开始只是在面子书发发牢骚,没想到写的文章 居然引起许多共鸣,也结识了许多网络朋友。 小黄鸭只是觉得 人生经历里总充满了喜怒哀乐,且行且珍惜,倒不必为了生活琐事烦心。我们没办法阻止好坏事情的发生,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面对问题的想法和态度。在关键时刻把负能量转为正能量,就能把这股能量化为动力,让我们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 迎接新的开始 开拓新的生活方式。小黄鸭以图文的方式诉说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的生活经历,也分享从阅读中得来的正能量。心情不好时,来本站看看。希望小黄鸭的朋友们可以从文字当中找到能让自己前进的正能量. 感恩 祝福你们! -小黄鸭-
改变,要在你不得不改变之前去做. 天天看,一年之后回头看,对你这一年的影响,好处会大到自己都吓一大跳!
View all posts